(五) 怎样与医生交流
1、您与门诊医生接触的时间
如前所述,当您选择了就诊于三级甲等医院的时候,您也就选择了挂号难和看病难。同时也意味着其他的病人也同样面临挂号难和看病难的问题。为了尽可能的缓解这些问题,一位医生会在出诊时间内看尽可能多的病人,特别是专家,有可能今天额定的挂号量是看20位病人,但是通常会因为外地病人、可怜的病人、重症的病人、有权有势惹不起的病人而加号到30甚至40个。如果上午的门诊是30人,从早上8点看到12点,共4小时,中间没有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那么平均接待每位病人的时间是4*60/30=8分钟。不错,这就是您凌晨爬起来,裹着军大衣在医院挂号室门外在寒风中等了三个小时以后挂上号,又从上班起等了3小时以后换来的就诊时间,8分钟,平均值。 还不够准确,这8分钟并不是您坐在诊室内和医生交流的时间,在形成初步诊断以后,医生会给您安排一些检查,大多数是当天就能够完成的,所以您拿着化验单检查单做完检查以后回到医生那里,还要再给他看结果。想必您已经注意到了,在您等候过程中,总有些人没拿着挂号条就冲进了医生的诊室,其实那些很可能是做完检查给医生看结果的病人。 也许您会非常好心地帮助医生维持就诊的秩序,坚决制止那些加塞儿的人。我建议尽可能在诊室外进行,也许您一把拽出来的是那个刚刚跑了几层楼憋了半天尿才做完B超想拿给医生看结果的病人,他也只有平均8分钟的时间与医生交流。
2、与医生说话
不论您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西医讲究问病史和查体。医生都需要和您交谈才能够知道您的疾病是怎样的。我们的身体里布满了各种自检的信号线,它们会将身体的损伤通过它们自己的语言向您的大脑做汇报,比如疼痛、酸胀、无力、烧灼感、异物感。请向医生报告这些感觉,他才能帮助您。 中医不是仅仅切脉就可以摸出您是什么病,西医也不是仅仅靠CT、B超、化验单就可以知道您是什么病。诊断疾病就像是CSI做调查,全面的证据才能指认真凶。 虽然很少,但是确实有一些病人到医生面前一句话不说,手一伸或者脸一挺,医生要先猜出他的主要症状和不舒服,说对了以后,他才继续看病。从前我出门诊,在相对闲适心情也不错的时候会陪着他们玩一会,答对的话他们 会很心服口服的。 另一种人很多,他们会不断的陈述。比如,“我从20年前就开始胸闷了,那正是小平同志南巡的那一年啊,改革开放以来……”有时候这种倾诉是不自觉的,尤其是老年人。老年人必须依靠事件来回忆时间顺序,所以我在《看病前的准备》里写需要事先回忆一下病史,并且记录下来。当倾诉与疾病无关的时候,医生会打断您,或者是您的长辈,这不是不尊重或者态度不好,而是您只有8分钟。
3、区分事实和判断
请尽可能学会区分陈述事实和判断,区分这两点是需要极高的知识和智力的,而且稍微不小心即使具有极高知识和智力的人也可能混淆。 如下是事实陈述:“我眼睛红”,“我发烧最高到39度”,“我嗓子疼” 如下是判断陈述:“我眼睛发炎了”,“我发烧很高”,“我上火了” 除非是在精神科或者心理门诊,否则请您尽可能陈述事实。 对于您的感受,请按照不舒服发生的感觉或者表现,以及它们发生的时间来描述,比如“尿尿尿不出来3天”是非常好的描述,而“尿不出来很久了”则仍然没有给医生提供足够的信息。我的建议是 * 慢性病请精确到年或者月,比如“运动后胸闷5年”, * 近1-2年发病的,请精确到月,比如“双眼视力下降6个月” * 近1个月内发病的,请精确到日,比如 “尿尿尿不出来3天” * 急性病请精确到小时,比如“左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1小时”。 如果您有数字能够描述您的病情,请尽可能告诉医生数字。比如,“这个星期我的血糖最高到过13”,但如果您仅仅说“这个星期我的血糖很高”,那得看您跟谁比了。对于医生的提问,特别是有“多少”这样的关键词的提问,请尽量以数字回答。不过很遗憾,通常当我问起“您得高血压多少年了?” 80%以上的回答是“很久了”。
4、疼痛与痛苦
看病,哪怕是急诊,医生不会马上给您解除痛苦。 疼痛,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礼物,虽然那是无人想要的礼物。疼痛是身体发出的火警,是诊断疾病和判断疾病进展的重要信号,是您生病的身体部分直接向医生的报告。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医生是不能够帮病人止痛的,就好像没有查明报告火警的位置,我们不可能把火警的电话轻易挂掉。也许您或者您的家人在检查床上疼得死去活来,医生还是会冷漠的用手摸这摸那,甚至使劲压一下问您是否更疼,此时也请告诉医生您的感受。 另外,值得说明的一点,也需要向低年医生强调的一点是,那种显示出痛苦,大声叫嚷的病人,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有强大的生命力,而另一类苍白的悄无声息的病人,却更有可能有生命危险。所以当您在急诊看到医生不顾您大声叫嚷的同伴,而去看另一个悄无声息的病人时,不要去阻挡医生。
5、态度
如果您收入不高,生活不充裕,请直接跟医生说,相信很多医生会给您选择相对便宜的药品和治疗。不过同时相对便宜的药物也意味着疗效,特别是副作用的不同。 如果您在路上堵车,找不到停车位,在挂号室门前受冻,坐在门诊等候一上午无所事事,请尽量不要将怨气宣泄在那个为您看病的医生身上,他在上班路上一样堵车,一样找不到停车位,您在挂号室门前受冻的时候,他在病房检查住院的病人,您在门诊等候的时候,他在诊室里奋力看病。 很多时候医生的态度是由科室决定的,越是紧急和危急生命的科室,医生的态度越冷漠甚至恶劣,在急诊室不可能有医生和颜悦色地跟家属说话,有且只有厉声命令家属去做什么。医生不会也不应该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来对待,事实上很多医生不敢给自己的亲人做手术,因为感情因素可能会影响判断。 希望您能明白,医生的态度与医学水平没有直接的关系。
6、期望
相当多的疾病是不能够消除病因的,比如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青光眼、类风湿……现在的医学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医生能够提供的是尽可能控制疾病进展的方法,使疾病无害化,血压降低到正常值,意味着您几十年以后死于脑出血的可能性要减小;眼压降低到目标眼压,意味着您丢失视野的速度能够减慢,甚至停止。您能够在医生这里找到的不一定是战胜疾病的方法,而往往是学会如何与疾病共存,共同生活。 新闻或者报纸上出现的某个疾病的治疗“希望”,并不等于真正在医院就可以给您用上。医学是非常保守的学科,一种治疗方法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研究才能确定下来,一种新药上市至少要经过十年的实验和审批才能够进入医院的药房。 即使是经过那么多年的研究确定下来的治疗方案,仍然不可能100%的保证治好您的疾病,绝对不可能。治病和修车不一样,不是您交了钱,就一定可以拿到一辆修好的车。 请您一定记住:花了钱,绝对不可能得到保证治愈,绝对不可能保证没有风险。 万一你得到了医生这样的保证,说明: a)医生在安慰你; b)跟你说话的压根就不是个医生。
7、知情同意
如前所述,您绝对不可能得到保证治愈,绝对不可能保证没有风险。在侵入性的操作治疗或者手术之前,医生会给您看一个知情同意书。这个知情同意书就像是您在购买股票、基金时听到的“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一样,是要告诉您可能发生的危险的。 a. 知情同意书上写的每一种风险,都是真实发生过的,至少有一个真实的病人,真真切切地经受过这样的痛苦。 b. 知情同意书上写的出现的风险,一旦发生,医生也会继续全力地帮助您。
8、不证自明的公理
a. 人都是要生病的。 b. 人都是要病死的。也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常人和病人,甚至癌症病人之间的区别,只是5年生存率有所不同而已,而且都小于100%。
以上都是吹水,正经的话题来了。如果看病,小病可以根治的,也就不用去什么大地方的大医院。如果是大病,急症一定会去大医院,因为小地方不具备那处理的能力。慢症久治不愈,同时病人自己也会久病成医,虽然一些小医院不能解决,但是起码也会说出来个大概,让你对这种病有所了解。病人自己也会非常关心这个病的病例,治疗方法之类的东西。再者,一些大医院的医生为什么会有优势,答案是病人多,所见之症多,小医院一个科室一年可能几百个病人,大医院的科室一周就会几百人,见多识广,看病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包括全国有名的各个科室,都是一些心有灵犀,学以致用的医生,学习新鲜事物比较快,基本功扎实,理解能力强,模仿能力强,有创造精神的一群人,这样的医生值得我们尊敬,他们是为造福人类而来到我们这个世界的。
说个专业一点的东西,打个比方,针对一些疾病,每个医生都有不同的方法,例如我们来拿一个幼儿的肠套叠来说,肠套叠,你到2家不同的医院,有可能有2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开刀是最常见的,另外还有一种方法,试用于发病时间短,套叠较轻微的患者身上。我们可以用设备通过给幼儿肛门注射气体,把套叠的地方推开,但是此种方法会有复发的可能性,复发了还需要再次吹开,直到套叠的肠道复位不复发为止。那么,我想要表达的问题来了,有一些医生会这种不用开刀的方法,有一些医生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呢,有可能是因为他走的路短,年轻,资历尚欠,经验不足,没有及时出去学习,种种原因我们是要怪这个医生么?答案自己用心去揣摩一下,如果一家医院的某个科室,非常出名,那么首先,这个科室的一位或者几位医生,一定对某个领域非常的熟悉,并且经常出去学习一些新的方法,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等等,因为用到这些方法,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减轻病人的开销。能不开刀的就不开刀,能不吃药的,就不吃药,这样把病看了,敢问下,谁不想这样看病。
人类研究一种疾病可能用几十年,研究成百上千种疾病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术业有专攻,贪多嚼不烂。这也是医院分开立科室的原因。某一个领域有十几年工作经验的老医生相比刚毕业出来的医生,要强不知道多少倍,这也不是说他技术有多高,可能考一些书本上的知识,这个老医生的分还不如刚毕业的大学生呢,但是人家有的是实际的工作经验,几十年经验的积累,看过的接触过的,摸索过的,总是会有一些新奇的一些非常规方法去针对某种疾病。重点来了,这就是我们所希望得到的东西。国人的模仿能力是超强的,如果有一些医院能用这些方法治病,这些先进的方法,在没有外界因素的前提下,是不是应该会很快被同一所城市的另外一家医院的相同科室的一些同僚所知晓。不可能一个城市做同一个事情的几十个人相互没有沟通吧。那么外界因素来了,这个医院这个技术从外面学来的,是医院用来搞创收用的,用这种方法做广告,推销,那么,掌握这种新技术的医院,会希望本医院的医生把这种好的方法告诉同僚吗?这就有阴影了,没有医者仁心这四个字的伟大含义了吧。相信每一个医生都未曾会不想做到这四个字,不说体制,不说政@治,不说职业,不说贵贱,单单说做人,谁不想功成名就,一世英名千古秀,但是混淆在这个脏乱差的大集体中,又有几个人能出淤泥而不染呢。任何政@治都是有阴暗面的,医院创收,大部分钱去哪里了,到医生口袋了么?这里就不谈论 政@府 和 政#治 了。凡是有钱和利益参杂进去的事物,都会有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争议。个人感觉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做到全民医疗。当然了,前提还是要先落实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如果去看病,不管哪里,记得托人,不是因为必须要走后门,而是因为熟人好办事,天朝是人情大国,人情大于法$律。换位思考下,自己在一个部门工作,朋友想办一些和你的工作有关系的事,是不是会先询问你一下大概的事宜,例如需要什么,怎么去办理,去哪个科室,找什么人之类的,如果是看病,有一个这样的向导,轻车熟路的给你引荐,周围都是他的同事,是不是也是会给上几分薄面,很简单的就把事情办了呢,这样看病是会事半功倍的。
想到了一些疾病(除了不治之症),走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医生,都没有根治的,患者本人对疾病有很详细的了解,但是最后解决不了恶疾缠身的,劝这些人不要灰心,只要是没有经过很多专家会诊,座谈,研究的都不要去灰心,《因为女儿这个变性人从一个卫星专家成了医药行业最成功女CEO》 变性人Martine Rothblatt的故事很励志,靠人不如靠自己,即使我们做不到Martine Rothblatt那样的优秀,但是努力了,也会得到回报的,医学在前进,技术在更新,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是我们国人所缺乏的,我们还在高等教育私有制的恶果的阴影下,但是只要人活着,就有希望看到疾病被攻克的那天,或许是1天,或许几十年,克服困难,坚持下去,比死亡可怕的,是活着
虽然很笼统,但是抛开体制,利益,政@府,政@治,这些真正被人们所不容的东西来看,一所医院亦或者一个医生,我们患者还是能够包容的。真正的医患纠纷,其实也就是因为这些因素参杂在其中,让我们不能抛开,说是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还藕断丝连着。
最近看到社区里面很多帖子,围绕医患关系,这篇帖子也犹豫了好久,到底发不发,我不能控制每个人的思想,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又不同。不如我们尝试位置互换一下,你是否又能做到你自己对别人的要求那样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愿世间多一份平和,真善美是存在的,但如果让一个心存暴虐的人去感受,那分明就是在对牛弹琴。心中有善,方为大善。如果没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看世界。是不会看到这个世界的美丽的。这个世界有很多丑陋的东西。当你摒弃成见以后,再看世界,看社会主流、人群主流还是向善、向美、向真的。心态好,才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