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新闻
娱乐社会军事历史
时尚
男装发型护肤名品
乐享
汽车数码美食运动
生活
职场情感泡妞健康
人物
创业名人历史名将男模明星体坛男儿
图库
清秀型男肌肉帅哥清纯美女性感美女

蒸的多是为了到正月大人孩子都有个吃的 尤其那冰冻黄馍馍是最解馋的

聚男网

导读:不知道现在大家对过年还有没有什么感觉,相信是越来越感觉到年味变淡了,同时也不由自主的去怀念小时候的春节,去回忆那种美好和满足,这里就是作者自己的故事,又相似的也有

不知道现在大家对过年还有没有什么感觉,相信是越来越感觉到年味变淡了,同时也不由自主的去怀念小时候的春节,去回忆那种美好和满足,这里就是作者自己的故事,又相似的也有不相关的,总之也是一段十分美好的回忆。

年年过年,年年过,但每年的味道却不一样。尤其是物欲横流的当下,过年只不过是一种有钱人的排场没钱人的习俗而已。

最值得回味的春节应该是在记忆中的童年。那时过年不象现在这样变着法的找年味儿,而是由衷地对春节的期盼和渴望。春节的氛围也迎合着人们的愿望;浓浓的,醇醇的,满含着喜悦。一点点流水账算是对童年春节的怀念和追忆吧。

记得从腊月二十三就算是开始过年了,每到这一天,家里人忙里忙外,我呢?也不闲着,帮助大人把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然后稀里糊涂的跟同伴拿着框子去河边的冰滩上掏冰,把不大不小的冰块放在窑洞的的窑腿子下面(一般贴天神之位和土神之位的窑腿子)和每个门的两个门墩上面,有时候冰块和炭块一起放,这些东西具体是干什么用的,我到现在也没搞明白,估计就是辟邪之类的吧。等把冰块放好,时间也就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了,这时母亲把杂面也擀好了,尤其母亲把杂面切成宽条的,那是我最喜欢的,把柿子酱和猪肉干拌在一起是最好吃的,现在想起都有点流口水的感觉。吃完面,天已经大黑,父亲会把灶火中的红火碳用钳子举出来两块放到铁勺子中,找来陈醋在每个窑洞里边走边把醋倒在勺子中的红火碳上,发出吱吱的声音,放出白色的气体,那个味不是很好闻,后来才明白这个过程叫做打醋坛;当时人们的说法是消灾免难,实际按现在的科学解释就是消毒。接着父亲拿出早已买好的香和黄纸,在灶台前、天神位、土神位、青龙白虎位、猪牛圈羊鸡窝等地方都打上一炷香,然后烧一张细条黄纸,我跟在后面负责磕一个响头,结束后从不忘记放上一串鞭炮。祭拜过神灵过年也就算真正开始了。好像说这个过程就是送灶神去上天请示一年的工作,渴望带回这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幸福的福祉来。

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家家户户都忙的不亦乐乎,准备年茶饭,一直要忙到大年三十日。最麻烦的是每家每户都蒸黄馍馍(用黄米做的,在蒸的过程中里面还包一些用豇豆、红枣、南瓜、红小豆和其他豆子一起做成的馅),记的包馅的黄馍馍不变花,不包馅的黄馍馍变的特别花。大锅小锅要蒸好半天,让我头疼的是在蒸黄馍馍的时候,需要火候旺,所以母亲让我帮着拉风箱,拉风箱是力气活,我拉一会就厌烦胳膊也发困,故找半天借口才能逃脱,逃脱的办法当时想的最佳方法就是“装病”,那样母亲马上就让我坐炕上去,不用帮忙了;蒸的多是为了到正月大人孩子都有个吃的,尤其那冰冻黄馍馍是最解馋的。其次下来是做黄酒(俗称米酒)、做豆腐、生豆芽和生豆荚荚等,这些既需要热炕头又可能对家造成不卫生的结果,所以都赶在打扫房子之前;对了,在打扫房子之前,个别家庭还有一样需要准备的就是做粉条,这是陕北人最喜欢吃的。我记得很清楚,我们家也用瓢“漏”过粉(陕北人把做粉条称作“漏粉”,因为漏粉的工具是用瓢葫芦),那个过程虽然不是很清楚,在记忆中把粉条从热水锅捞出后放进有冰块的冷水中冷却,然后捞出来,把粉条用棍子分成一瓢一瓢,放在席子上,第二天冻成一整片,再把它挂到空中的绳环中(在漏粉前,专门在两颗树之间或者两个窑洞之间的柱子上拉上铁丝,在铁丝中套进去一些布环,然后把准备好的每瓢粉挂在两个布环之间),通过太阳慢慢的晾晒,在晒的过程中总有一些细小的粉条伴随冰渣掉到地上,我经常背着大人把细小的粉头拣起来,洗干净后偷偷的放在锅里煮的吃,放点酱油和其他的调料,就是一顿美餐佳肴;现在回想起来也是生活中的趣事。

过年的东西就这么“月尽”看日历,算计的清清楚楚,才能把那些东西准备好。剩下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打扫房间成了过年前的必修课。每逢这时,家家都要把屋里的东西搬出来在太阳底下晒一晒,再到商店买一些糊窗户用的白窗户纸(陕北称麻纸),那都是正经的好高梁纸,不但白而且很有韧性。东西买回来以后,下一步就是把旧窗户纸撕掉,露出窗户的窗框儿,清洗干净以后,母亲端来早就打好了白面糨子,我负责在窗棂上刷糨子,父亲根据窗户的形状一张一张地往上糊。糊窗户可是手艺活儿,粘上的窗户纸既要正,还要绷得紧,迤俪歪斜,褶子皱巴那不是干的好活儿。到了下午三四点钟,活计基本都干完了,晾一小会儿以后,又开始往屋里搬东西捱墙靠板儿该搁哪搁哪儿,等一切都干完了已经是夕阳西下。如果时间允许,母亲把糊窗子剩下的浆糊在炕群上贴一些花样的图案(所谓的炕围子),什么八仙过海啊、四大传奇美女呀等等。

到了腊月二十六这天,是我们村上年前的最后一个集市,十里八乡的都凑这个热闹,弥补年货中还有那些遗漏。所以一清早母亲早早的把饭做吃了,然后一家子一起出动,父亲和母亲都有他们的具体计划,我把平时攒下来的那几个碎钱全部拿上,思考着买些什么样的鞭炮。其中就是那次记忆最深刻的,好不容易通过思想斗争下定决心把所有的钱全部买了鞭炮,准备在伙伴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鞭炮最多也最响亮。我自作主张,背着父亲一个人偷偷的把积蓄全部买了鞭炮,而且这次买的比平时多了许多,当时我很高兴,也很激动;心想,这次回去好好在父亲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因为平时买鞭炮都是父亲陪我去买的。等我买好迫不及待的回到家后,父亲也刚回来,我就大喊大叫,让父亲看看我花钱少买的鞭炮多的事实,父亲刚开始还惊讶,那么点钱能买那么多,等父亲仔细一看,结果是过期的而且还被水泡过后晒干的鞭炮;父亲这么一说,我当时还不信,拿了一串到外面去放,结果所谓的一百响连一响都没响。当时我真的很懊悔,哭丧着脸央求父亲帮我把鞭炮给退了,可等父亲再去镇上,人家小商贩早不知去向。还好,父亲回来的时候算是给我补偿也算是给我教训,又买了几百响,自然少不了责骂,这或许是我从记事起记得的第一次吃一堑长一智后张了记性的。

记忆中还应该有的事情就是发白面准备蒸白面馒头,蒸白面馒头也是门手艺,馒头蒸出来漂亮不漂亮全在发面的功夫上。母亲在这方面是个强手,她使碱得当所以蒸出来的馒头一个个都跟小白胖子似的,吃在嘴里即宣腾又有嚼劲儿外带着还有一股醇纯的香味儿。最精彩的还是刚揭锅的时候,云雾般的水蒸气腾然而起,雪白的馒头皮儿呈现润润的乳白色,它们鼓鼓争争地安坐在“镜片”上,看着就让人喜欢。这时母亲拿起早已准备好的两个小蝶子,一个碟子上盛着一小点儿朱红,另一个碟子是蓝黑,用两根竹筷头儿轻轻地沾上一点,然后巧妙地往雪白的馒头上一戳,于是两颗姹紫嫣红的小点儿被印在馒头上,一个极为普通的馒头画龙点睛般的被艺术化了。现在回想当年的白面馍馍,不是喜欢白面馍馍戳点点的过程,最怀念的还是在蒸馍馍前,母亲为了把馍馍蒸的更漂亮,试试起面团中碱的大小,我就坐在锅头等待那个锅里试蒸的小小馍馍,品尝那个小小馍馍的味道更是难以忘怀的。

腊月三十这天,各家各户已经是万事具备,只欠过年了。说是准备齐全了,其实是把该买的改办得准备好了,但具体做是最忙的。所以农村有句“忙月尽闲初一”的俗语。

中午,按传统是吃油炸的,有油糕(也叫年糕),油馍馍(跟上面说的黄馍馍的配料差不多),然后是杂面叶烩酸白菜。一吃完饭,家家户户有一个必须的任务,就是派一个代表带着准备好的“年茶饭”去给自己的老祖宗上坟。我爷爷的坟很远,来回需要花3个多小时,但在那时能去给老祖宗上个坟烧个纸感觉是无上光荣的事情,在再苦再累也是分内的。等上坟回来,就急急忙忙的替大人打扫院子,贴对联,贴窗花(记得小时候的窗花,是心灵手巧的产物,首先借别人的窗花样子在煤油灯下熏出一个样子来,然后把买来的红、粉、绿等纸折叠成跟窗花样子一摸一样的形状,然后用纸捻子把它订起来,用小剪刀把窗花样上的熏黑得部分剪掉,就成了各种接福纳祥喜气盈门的窗花),糊香插插(香插插是专门插香的地方,因为在窑洞腿子的面子上没办法插香,所以用彩纸折成各种各样的香插插,插香就是祭祀各种神灵,祈求神灵保佑);父亲忙着炸酥鸡,炸丸子,做猪肉和各种鸡肉什么的;母亲又在准备下午的饭,下午是一顿擀杂面,这顿杂面要比腊月23日下午的那顿要好吃的多,原因是勾兑的汤是煮肉的卤汤,所以味道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吃完杂面,太阳已经落山,家家户户都点起了灯笼,我还需要跟父亲一起完成的一件事情就是祭祀神灵,首先父亲按老惯例先打醋坛,接着就是点香烧纸,我的任务自然是磕头;这个过程结束后,记得父亲还有一件事情,从柴垛上拿点干净的柴,一般都是豆柴,放在磨盘上,烧张黄标纸,然后把豆柴给点燃,最后燃为灰烬,父亲说到了第二天看看灰烬中有"五谷"里有那一种,如果有哪一种就代表第二年这种谷物能大丰收。一系列的程序走完,就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年“关”了。

大年三十的晚上,就好像一部弘大的交响曲中最高潮、最华彩的乐段,一切都是为这个夜晚所准备的。家家户户不论是寻常百姓还是高官富贾都为年夜饭忙碌着。这时华灯闪耀,烛影摇红,墨玉般的夜空不时绽放出火树银花,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为人们增添了新年的喜悦。此时的我是最高兴的。草草地吃了几口饭,便急不可待地穿衣戴帽,点燃起伙伴们背着大人偷偷准备好的各式各样的灯笼,最典型的灯笼是用蓖麻仁(俗称老麻)用线一颗一颗串起来的,这东西有很大的油性,点起来好用且保持时间长。伙伴们几乎每人手里拿那么一串,同时燃放起各式各样的鞭炮,整个小山村被无数盏灯笼所点亮,每个家庭的灯火辉煌,与伙伴们准备的流动灯笼形成相互映衬,显得相得益彰;那热情洋溢的场面拨动了每一个伙伴的心弦,使人感觉到振奋。伙伴们欢呼着歌唱着跳跃着,真的是神采飞扬,少年轻狂的释放啊。一年中哪怕是孩子也只有此时才有这种闲情逸致啊!一直玩到夜里十二点还余犹未尽,伙伴们开始齐声唱着新年好呀新年好,祝贺大家新年好,我们唱歌,我们跳舞……在歌声中迎来了新的一年;这也是伙伴们在朦胧中对新年的一种祈盼和祝福。同时把准备好的鞭炮燃烧殆尽,鞭炮声密如骤雨,姹紫嫣红的焰火染红了天际,鞭炮尽情地燃放着,崩散了往年的晦气,迎来了新年吉祥,也只有此时孩子们才真正地感觉到:“年”终于来了。

我们又长了一岁。

标签:过年馍馍-蒸的多是为了到正月大人孩子都有个吃的尤其那冰冻黄馍馍是最解馋的

猜你喜欢

站长推荐

宋仁宗赵祯下一个皇帝是谁 赵祯和八贤王的关系竟然如此复杂

宋仁宗赵祯下一个皇帝是谁 赵祯和八贤王的关系竟然如此复杂

捷克人骨教堂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人骨是真的吗从哪里来的死亡揭秘

捷克人骨教堂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人骨是真的吗从哪里来的死亡揭秘

香港狐仙杀人事件背后真相 狐仙画像诡异出现在墙上

香港狐仙杀人事件背后真相 狐仙画像诡异出现在墙上

香港辫子姑娘鬼魂事件真相是什么 背后隐藏的事实让人毛骨悚然

香港辫子姑娘鬼魂事件真相是什么 背后隐藏的事实让人毛骨悚然

美俄外长通话均强调不会接受朝鲜作为拥核国家 朝鲜拥有核武了吗

美俄外长通话均强调不会接受朝鲜作为拥核国家 朝鲜拥有核武了吗

热门图库

查看更多

热门排行榜

古人远行为何都不带“女朋友”?原因让人害羞

古人远行为何都不带“女朋友”?原因让人害羞

逃犯到公安局办事被认出 女警近身肉搏将其生擒

逃犯到公安局办事被认出 女警近身肉搏将其生擒

他是我的理想型娱乐圈  白景轩的小说在线阅读

他是我的理想型娱乐圈 白景轩的小说在线阅读

三马同槽是如何一步步吞食了曹魏的江山?

三马同槽是如何一步步吞食了曹魏的江山?

情如月光爱似微尘叶如宁纪炎熙在线阅读 叶如宁纪炎熙小说结局是什么

情如月光爱似微尘叶如宁纪炎熙在线阅读 叶如宁纪炎熙小说结局是什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