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冲锋枪·简介
野牛冲锋枪,业界人士也称作PP-19冲锋枪。这款上世纪90年代设计生产的冲锋枪被称作是俄罗斯的传奇枪支,源于它的两位主设计师——AK设计者的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的儿子维克多·卡拉什尼科夫(Victor Kalashnikov)和SVD设计者叶夫根尼·德拉贡诺夫的小儿子阿列克赛·德拉贡诺夫(Alexey Dragunov)。在接到俄罗斯内务部的设计要求后,两位设计师带领团队,前后只花了3年就设计出了这样一款“独特”的冲锋枪。
在内务部的设计要求中,新的冲锋枪主要为通常需要在近距离范围内快速、准确射击的反恐和执法单位研制的。1995年,BIZON的原型枪支在特种设备研究所击败了其他几家竞争对手,并在12月28日获准进入军队接受服役,1996年BIZON冲锋枪入选安全局(FSB)和司法部的武装单位。它在作战行动中用来对付在动荡的北高加索地区的分裂恐怖主义组织,即车臣和达吉斯坦。
野牛冲锋枪·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与它的同盟国,凭借MP38冲锋枪将几乎所有的其他国家军队横扫了一遍,这大大增加了各个国家对冲锋枪研发的热情,如美国的汤姆逊冲锋枪、苏联的PPSH-41“波波沙”冲锋枪、英国的“司登”冲锋枪等。然而在这么多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能比得上苏联的研发与生产经验,仅波波沙冲锋枪就生产超过500万支,直到战后一段时期内,仍有很多国家以仿制的苏式冲锋枪作为本国的主要轻武器装备。
二战结束后,随着小口径突击步枪的兴起,冲锋枪却面临着尴尬的境地。当时常规的冲锋枪与小口径突击步枪相比,质量不轻、外形尺寸也不小,射程和威力也十分有限,而且因为射速高、稳定性差还难以操控,射击精度也不是很好。甚至有人断言,冲锋枪发展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到了60-70年代,随着中低强度冲突的不断发生,过度穿透与过度损伤的步枪逐渐不适应城市与障碍物间作战。于是俄罗斯军方重新认识到了冲锋枪的作战价值:小口径突击步枪只能完成冲锋枪的一部分战术用途,冲锋枪还不能退出历史舞台。
到了近代,城市作战的不断升温,又加上俄罗斯国内恐怖事件接连不断地发生,使军队和安全部门越来越迫切地急需一支结构紧凑、火力密集、杀伤效能较高的武器,在复杂的城市环境内执行清扫战场、解救人质和消灭恐怖分子等作战任务时供较近距离、短时间交战使用。经过层层选拔,野牛冲锋枪脱颖而出。
Construction
野牛冲锋枪·结构
野牛冲锋枪采用的是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早期的型号配用9X18mm标准型马卡洛夫手枪弹(PM)和初速更高的改进型马卡洛夫手枪弹(PMM)。瞄准装置由翻转的觇孔式照门和照搬自AKS-74U步枪上的准星组成。枪口前端装有消焰器,其上设有两个宽阔的矩形缺口。配用三角形的金属框架式枪托,它可以折叠放置在机匣的左侧。全枪在外形结构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位于枪管下方的大容量弹筒,其容弹量多达64发。尺寸稍显粗笨的弹筒位于枪管下方位置更利于减小全枪的高度、减弱射击时枪口的上跳,不但使质心位置适当,而且还可以兼作下护手使用,在持续射击时起到了隔热的作用。
野牛-2冲锋枪与早期的型号相比,它的改进首先体现在螺旋弹筒上。除了在圆筒形的弹筒下方增加了防滑槽使之更适合兼作下护手使用之外,还在弹筒右侧开设了4个小孔,其位置分别在4发、24发、44发和64发处,这些小孔可以供射手观察余弹量,并将弹筒材料由铝合金改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另一处改变是消焰器的形状变为小喇叭口形状。枪身上方的缺口式照门、准星以及带有滑动转轮的表尺都是按照AK-100步枪来设计的。该枪还可以配装消声器。野牛-2冲锋枪带空弹筒、不带消声器时质量为2.47kg,空弹筒质量为370g,枪管内壁镀铬,4条右旋膛线,导程为240mm。
野牛冲锋枪·美誉
1999年,经过了一系列后续改进的野牛冲锋枪装备俄罗斯“雪豹”特种部队,并已经伴随着该特种部队经历了北高加索反恐作战等军事行动的检验,充分显示了其卓越的战术性能与实战需求的结合。在特种部队的使用过程中,PP-19野牛冲锋枪以其高度的可靠性和对各种恶劣环境的顽强适应能力赢得了使用方的高度赞誉。野牛冲锋枪能够获得使用者的好评是理所当然的:其结构简单,并与AK系列步枪高度统一,因此它的可靠性很有保证,其独特的大容量螺旋弹筒更是使其拥有良好的火力持续性,合理的布局使其更符合人机工程;不太高的射速提高了武器的可控制性,改善了武器的精度;设有接口可供安装光学瞄具和各种膛口装置,能够适应很多种作战模式的需求。
在近几年俄罗斯内务部和反恐部队的作战演练中,总是能够看见野牛冲锋枪朴实、憨厚的身影。
俄罗斯“雪豹”特种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