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川86岁老人练左手写字半年写2万字文稿:为记录汶川地震
3月7日,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来一位特殊的访客,一名年逾八旬的老人向该馆提供一袋材料,里面有照片、手稿、剪报等,老人说要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活动提供图文材料。
顾伯亚 家属供图
3月12日,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宣传策划部部长何光伦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上述老人名叫顾伯亚,所提供的文稿约2万字,汶川地震发生后,老人深入灾区记录下所见所闻,“情真意切,具有一定的历史收藏价值”。
何光伦表示,他们会把顾伯亚所提供的图文资料收藏至教育馆中,同时由于顾伯亚一直热心于防灾减灾事业,公益心强,该馆拟聘顾伯亚为“馆老”,相当于是顾问,协助该馆做防灾减灾救灾等宣传教育。
今年86岁的顾伯亚是达州市开江县农业局的退休干部,退休前主要负责文秘工作,目前和儿子在成都生活。
顾伯亚向澎湃新闻表示,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多次走访地震重灾区,收集、整理有关抗震救灾和震后重建家园的信息;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完成了2万字的汶川地震纪实文稿,并在子女的帮助下编印成册。
据顾伯亚介绍,由于他的右手肌肉痉挛,右手无法写字,为了完成文稿,他每天坚持练习左手写字两小时,从拼音、英文字母、汉字慢慢练起,直至七八个月后才能熟练用左手写字。
顾伯亚说,他整理相关图文资料,就是为了牢记历史,让大家了解地震对社会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提高抗灾救灾意识。
老人的文稿。微博 图
[对话顾伯亚]
澎湃新闻:汶川地震时你在哪个城市?
顾伯亚:2008年5月12日,恰好绵阳的一个亲戚八十大寿,我当时在绵阳,和几个老人在公园里一家茶馆打麻将。约下午两点钟,突然看到麻将在动,中央空调上的财神爷也滚下来,我意识到地震来了,马上把老伴带往开阔地点。后面,我看到房子外墙一层层脱落,江水在翻滚,立马往亲戚家里赶。我们没有受伤,孩子都在成都生活,也没什么事。
澎湃新闻:地震发生后,你怎么去收集相关信息的?
顾伯亚:地震十多天后,我去了主灾区都江堰青城山,把当时受灾受损情况记录下来,接着又去了汶川和北川,拍摄了一些现场画面。回到城里后,我也观察城里的情况,看到很多人不敢回家住,在外面搭帐篷,还有好多志愿者捐献物资,我就想把这些都记录下来。我也很关注新闻,记下了新闻中许多典型事例。
老人用左手写成的文稿。微博 图
澎湃新闻:两万字文稿有哪些内容?
顾伯亚: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亲历地震的感受,二是地震灾害的场面记录,三是救援中的典型事例。
澎湃新闻:文稿里面最难忘的一幕是什么?
顾伯亚:最难忘的是震后救援,为了清理堰塞湖的水,我看到飞机就像老鹰捉小鸡一样把重型施工器械运到山区地带,这保障了大家的生命安全。我还在现场看到很多人在广场排队报名志愿者,成千上百的人排队献血,这些场景让我感动,确实是抗震救灾,万众一心。
澎湃新闻:文稿有多长?共花了多久写好?
顾伯亚:文稿有2万字,写初稿用了两个月,后面进行修改,前后共花半年时间。汶川地震一周年时,我把文稿装订成小册子,给老同志分享交流我的感受。
澎湃新闻:听说文稿是用左手写出来的?
顾伯亚:60多岁时,我的右手肌肉痉挛,经医院检查,右手不能做精细活,无法写字。为了能完成文稿,我在收集资料的大半年里,每天坚持用左手练习写字,一般练习2个小时,从拼音、英文字母、汉字等练起,七八个月后就能熟练用左手写字了。 其实,右手不能写字很痛苦,只能像小学生一样,从偏旁部首学起,如果不是学会了左手写字,就没有后面的文稿了。
澎湃新闻:为什么要把文稿捐给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
顾伯亚:我去了好多次,第一次去省老龄委救灾办公室递材料,他们不收,让我给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然后我就去教育馆,哪知教育馆春节放假了。3月7日,我再次去教育馆,工作人员觉得我的材料能够起到宣传作用,于是收了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