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网友都很好奇,秦始皇陵到底长什么样子,考古学家们研究了那么多年,也不能确定这个什么而又伟大的工程的真面目,也不敢贸然发掘,不过,陵墓里有大量的水银,这个是经过科学家和考古学家们肯定的。那么今天,我们就去看看,秦皇陵中的水银海的秘密。
对秦始皇陵园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于1962年,考古人员绘制出了陵园第一张平面布局图,历经两千多年风雨沧桑的秦始皇陵园,第一次清楚地露出它的轮廓。经探测,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近78个故宫,面积之大在世界上也属罕见,因此引起考古界轰动。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秦始皇陵墓里的水银海之谜。
司马迁对地宫结构的文献记录中,唯一可验证、且已经验证的就是关于水银的记载。研究人员曾对秦始皇陵园进行汞含量测试,发现在封土中心1.2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有一个强汞异常区。封土中的汞异常是地宫大量存在的水银挥发造成的,其分布呈有规律的几何形,证实了《史记》中的“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水银又名汞,银白色液体,常温下即可蒸发,汞蒸气和汞的化合物多有剧毒。所以它在古代被广泛使用于冶金行业。又因为其有防腐的功能,所以也成为帝王修建陵墓的大好选择。据科学家推测是秦始皇为了身体千年不腐所以命人在秦始皇墓中存大量水银,所以就出现了水银海的奇观,但事实是这样吗?
秦始皇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单是营造恢宏的自然景观,在地宫中弥漫的汞气体还可使入葬的尸体和随葬品保持长久不腐烂。而且汞是剧毒物质,大量吸入可导致死亡,因此地宫中的水银还可毒死盗墓者。
专家推算,按秦地宫的面积来看,地下至少有上百吨的水银。且不说秦始皇从哪弄的这么多水银,秦始皇的棺材可能漂浮在这水银海的某一处呢。
这些数量巨大的汞矿是从那里来的呢?据考证,四川东南一带是春秋战国时期汞矿的主要产地。当时川东南一带的汞矿跨长江、溯嘉陵江而上,走巴山,过汉水,经过千里栈道运到关中,其艰辛可想而知。
虽然我国在1974年就已经发现了秦始皇陵,但一直没有动工挖掘陵寝,因为一旦开挖,那已探测到的巨大水银海可能喷薄而出,对考古人员生命安全有威胁,也可能对陵墓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所以这秦始皇陵墓水银海之谜,也只有等到技术更加成熟的未来再进行考古挖掘,才能得到历史的真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