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双11”“双12”网购血拼中,在校大学生都是一支活跃的力量。一些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却拿着父母的钱在网上买买买,引发人们对大学生消费问题的关注。
每月一千多常感不够花
“‘双11’网购的时候很过瘾,结果后半个月就‘吃土’了。”面对记者的采访,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小月如此感叹。盘点自己的网购花费,小月的心情有些复杂。她告诉记者,“双11”期间仅购买化妆品就花掉500多元,加上正常生活开销,到11月20日,她已经把当月的生活费差不多全花光了。后面的10天里,日子过得“青黄不接”。
大学生消费
“不只是像‘双11’这样的特殊时期生活费会紧张,平时也比较紧张。”小月表示,父母每月给自己1400元生活费,但日子却常常过得紧巴巴的。小月爱旅游,每个月都会到周边地市去游玩一次,每次出行会花掉五六百元,再加上吃饭、买衣服和化妆品消费,每月生活费基本上没有节余。
最近,合肥师范学院大三学生小平因想让家里增加生活费的事,与父母发生了争执。小平的父母每月给他转账1200元生活费,而小平的花费却经常超标,到月底就向父母打电话求援。
“每次向父母要钱都很不好意思,但生活费不够花,不找父母要钱也没办法。”小平告诉记者,在学校吃饭、买书、买衣服等等都要花钱,除此之外,还有看电影、同学聚餐、周末游玩等开销,如果看到喜欢的东西想买,开销还会增加,每月1200元的生活费捉襟见肘。
对于小平要求增加生活费的理由,小平的母亲韩女士并不认同。她表示,给孩子的生活费数额是自己经过多方咨询确定下来的,如果孩子合理花费肯定能够满足正常开支,如果哪个月生活费超支了,只要孩子能给出合理的理由,自己也会给其转钱。韩女士坚持不给孩子增加生活费,是不想让孩子养成乱花钱的不良习惯。
记者在合肥多所高校采访发现,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费大多在1000元至1500元之间。家庭是学生生活费的最主要来源,超过90%的大学生生活费由父母或抚养他们的亲属提供,其次为自己兼职打工所得。有三成的受访学生表示,自己的生活费不够用、或遇到过不够用的情况。
女生重穿着男生重社交
“我每月都要买一件衣服,现在一件稍微上档次的冬衣要好几百元。”合肥师范学院大三学生小倩告诉记者,女孩子都有爱美之心,衣服和化妆品必不可少,她每个月这方面的花费要好几百元。每个月都要花钱买衣服、买化妆品,小倩的这种消费状况,在受访的女大学生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大学生消费状态
社交支出也是大学生的主要开销之一。有的男生参加几次聚餐,往往会用光一个月的生活费。“如果在食堂吃饭,大部分的学生每天吃饭的费用可以控制在20元左右。如果是聚餐,一场饭局下来,要花多少钱就不一定了。”
安徽建筑大学大三学生小张介绍,在他的身边,大部分大学生在聚会时会选择AA制,“就我个人而言,平均每次聚餐花费在50元左右。”这样一算,自己一个月的生活费经不起多少次大大小小的聚餐消耗。
记者在安徽建筑大学等高校附近看到,校门外饭店林立,前来就餐的顾客中,大学生是绝对的消费主体。小张表示,年轻人都喜欢热闹,以生日会、老乡会、欢送会、庆祝会等名义召集的各类聚餐活动,在校园比较频繁,只要受到邀请,自己基本上都会参加。
“感觉每个月不知不觉地就把钱花完了,也不知道都花在了哪里。”安徽建筑大学大三学生小华对记者说,他没有记账的习惯,每到月底生活费都会花光,钱究竟花在了哪里,自己也是一笔糊涂账。合肥师范学院一位辅导员表示,大学生突然获得了生活费的支配权,且大都没有理财经验,部分学生花钱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经常是前松后紧,甚至出现月底“断粮”的情况。
“大学生存在着冲动消费的问题。”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云飞告诉记者,网络时代,淘宝、京东等网购平台把海量的商品推到消费者眼前,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电子支付手段也让消费者更加“容易花钱”。年轻人由于生理、心理等因素,容易发生冲动型、非理性的消费行为,造成生活费过度开支。
记者了解到,各种考证的报名费、培训班课程、网游、恋爱等开销,也在大学生生活费中占据了不小的比例。当每月生活费无法满足开销时,大部分学生表示会放弃消费想法,近三成的学生表示会向父母求助、向同学借钱或课余时间做兼职挣钱,少部分学生表示会通过网贷、信用卡等金融信贷方式,先满足消费需求,后期再偿还。
合理做规划量入以为出
“我每个月都先把饭卡里的钱充足,这样即使到了月末生活费不够用,也不会出现没钱吃饭的情况。”合肥师范学院大三学生小付告诉记者。
小付每个月都会预先规划自己的生活开支,把家里给的生活费按用途分为吃饭、购物、娱乐等几个部分,如果其中某一个部分的预算款项提前花光了,当月就会放弃这部分的消费。除此之外,小付还会在生活费中预留100元的应急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在大学生自制力有限的情况下,学校和家长要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消费观。”王云飞表示,大学生自身也要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量力而行,合理地、有计划地进行消费,传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同时,要换位思考,体谅父母的辛劳,杜绝消费攀比,践行勤俭节约,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学业上,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
“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开销做好计划,可以锻炼理财能力,这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习惯养成。”省人大代表王磊认为,现在一些大学生缺乏理财意识,他们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父母,一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钱就花,花完再要,形成了不良的消费心态。
这种不良消费不仅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还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学校有必要开展消费规划和理财教育,帮助大学生合理、适度消费,形成科学、良好的消费习惯。
王磊还表示,对家庭真正存在困难的大学生,目前各高校都有完备的学生助学体系,家长可为孩子申请助学贷款、助学金等,解决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困难。此外,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可申请高校提供的勤工俭学岗位,增加收入,助力自己顺利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