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骤降的气温,不禁让人们想起了保暖的秋裤。其实在咱泰安就有个“泰安第一秋裤村”姚家坡村。该村有约40年的秋衣、秋裤加工史。薄利的秋衣、秋裤等各类针织成衣,让邱家店镇姚家坡村的村民们“缝”出了大名堂,300多户村民的小村庄,就出了近200个针织成衣加工“老板”。
泰安秋裤村
该村针织产品不但占据了泰安针织小成衣市场40%的份额,还远销到甘肃、内蒙、江苏、河南、东北等地,年销售额上亿元。姚家坡村不仅是成为了“泰安第一秋裤村”,更是创出了山东省针织小成衣加工第一专业村的牌子。
专注秋裤约40年,一针一线发了家
制作成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时装、唐装、晚礼服等,都很受消费者喜欢。而在姚家坡村,村民们选择了以秋衣、秋裤为主的针织成衣。
10月11日,记者走进村里,看到送布料的大车停在路边,针织工人们忙碌得卸着布料。载着满满一车秋裤的三轮车时而经过村里主干道。车来车往,可见这个季节村里的秋裤销售有多火爆。
记者走进村里一家比较大的百福纺织厂,看到厂里是一片忙碌的景象。针织女工们穿针引线,脚蹬电缝纫机,“噔噔”地忙着缝制衣裳。老板则忙着接单、发货。记者在走访中看到,这家小小的服装加工厂从纺织、裁剪、制作、包装,是一条龙生产线,纺织女工们从30多岁到60多岁不等。
老板张继国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老一辈人都是手缝小孩衣裳。十多年前,他开始干服装厂后,就以做秋衣、秋裤为主了。市场上卖一二十元一条的秋裤,比较适合中低档消费人群,销售量大。张继国家以前在济南租赁门头批发秋裤,可干了几年后,由于秋衣、秋裤都是薄利,再加上市场竞争大,他的妻子就关掉门头,回家接单发货。
为了降低成本,近年来,张继国家又上了纺织机器。想要什么布料,自己来纺织。他家有40多个工人,一天能做出1000余条秋裤。十多年坚持下来,张继国的厂子销售额从前几年的几万元,发展到现在的一百余万元。从“万元户”到“百万元户”,张继国成了姚家坡村“百万元户”针织老板的一个典型。
如今却成为“泰安第一秋裤村”
在与姚家坡村村干部深入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很早以前这个村就有加工各种小成衣的传统,但都是小打小闹,村民们多是用来填补家用。
泰安秋裤村
姚家坡村主任王太法介绍,以前村里土地少,村民收入也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的村民手里没多少钱,但为了维持生计,就去大服装厂买点下脚料,在煤油灯下手缝小孩衣裳,在本村以及附近村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村民就买了脚蹬缝纫机。妇女们脚蹬缝纫机晚上做小孩衣裳,第二天,天刚亮,就骑着自行车去市里火车站附近卖。到了晚上很晚,村民们才回家。
就是这样的坚持,为姚家坡针织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市场经济意识的增强,特别是近几年来,姚家坡村为增加农民收入,决定把这一传统行业变成村里的支柱产业,让姚家坡村的小成衣形成规模,打出牌子。为此,该村通过一户带多户、多户带群体等方式,不断鼓励村民搞小成衣加工,并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集原料与成品批发于一体的神山大市场,面积1万余平方米,大大方便了村内各加工户购买各种布匹与销售小成衣。
昨日,记者在神山大市场看到,卸货的三三两两的工人忙碌得从车上将布匹搬到店内。“这段时间服装厂做秋裤需要布料多,我们又进了一车货。”正在忙着卸货的一布料店老板对记者说。
据了解,为提高知名度,姚家坡通过举办针织成衣物资交流大会、做路牌宣传广告,把村里所有固定电话加上宣传姚家坡村针织成衣加工彩铃,以及在网络上建立网站等方式,进行宣传,从而让姚家坡村针织成衣加工名声越来越响,规模越来越大,销售量一路攀升,年销售额上亿元,成为“泰安第一秋裤村”,更是成为全省针织成衣加工第一专业村。
秋裤竟带火了拖把、面纱等加工业
从简单的缝制小孩衣裳,到现在以秋衣、秋裤为主的畅销针织成衣,姚家坡村的这一华丽转型,不仅是带动了成衣制作业的发展,还带动了村里印染等行业的发展,更是解决了本村以及周边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村里一名年过六旬的聋哑老太太到以前找不到合适工作,只得在家帮着儿女看孩子。等孩子们长大了,老人也闲下来。为了不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她来到村里一服装厂打工。打扫卫生、叠秋裤,帮老板娘做饭,她样样都行。一个月1600元的工资,逢年过节,厂里还发米、面等生活用品,让老人老有所养。
泰安秋裤村
65岁的李女士在服装干了15年,她主要是叠秋裤,一天能叠上百条秋裤。李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她是脚蹬缝纫机做秋裤,可由于年纪大了,眼睛长时间盯着机器太累,就到厂里叠秋裤。“孩子们都长大了,在屋里叠秋裤,雨淋不着、风吹不着,比较适合我们这些老人干。”
据了解,姚家坡有的老人以前是在树苗地里打零工,但树苗地也是分季节,下雨天还不能干,工资没保障。但他们来到服装厂后,工资稳定,又可以一早送孙子、孙女上学,时间自由些。
姚家坡村服装加工厂多则雇佣20余人,少则雇佣四五个人,不但安排了全村所有的闲散劳动力,还吸收了600多名外村闲散劳动力常年在此打工。不仅如此,姚家坡村还吸引了周围村庄100余名村民前来租房经营布匹,或是搞小成衣加工,并带动了周边村庄运输业的发展,及利用废弃布料加工手套、拖把、棉纱等加工业的红火发展。
小小秋裤村,年销售额达上亿元,还真不是吹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