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名”的粗暴 无法实现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和教化学生走上正道,而靠暴力销毁手机,并不能让学生变得更加认真好学。
这些年,不少学校都曾因过激的管理手段登上新闻版面。最近,河南某中学又出现了类似事件。在一段曝光视频中,这所中学专门开了一场“销毁手机大会”,一边用锤子砸毁学生的手机、一边报出违规携带手机者的姓名。而在事件被曝光后,学校负责人不仅毫无愧色,还坚持强调“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引起了广泛争议。
销毁学生私自携带的手机,这所中学并不是第一家。而用锤子砸这种“暴力销毁法”,也不是这家学校首创。接二连三有学校理直气壮地使用如此极端的手段对待学生的手机,其原因不外乎两点:第一,他们觉得“这都是为了学生好”;第二,家长对此表达了默许或同意。
一切为了学生,一直是教育界奉为圭臬的箴言。学校想让学生专心学习,不要沉迷手机,这种初衷当然不坏。然而,不论动机多么良善,以“爱”为名滥用暴力,都是不正当的。说到底,手机终归是私人财产,学校想阻止学生在学习时间玩手机,其实有很多种办法,采用“暴力销毁”这种最极端的手段,显然超出了合理范围,不应受到鼓励。
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和教化学生走上正道,而靠暴力销毁手机,并不能让学生变得更加认真好学。以前没有电子产品的时候,学生们倒不会玩手机,但也会偷偷看小说、传纸条,甚至只是看着窗外的鸟发呆、走神,这同样会影响上课的质量。问题的关键从来不在手机身上,而在于教育者必须想办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律精神,引导学生平衡好学习和休闲之间的关系。
很多家长给孩子买手机,是为了随时联络,希望孩子到校之后报个平安,晚回家的时候打个招呼,有什么事时随时可以和家长倾吐。就算销毁了这部手机,这个需求也是存在的。就像网友调侃的那样,“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销毁了现在的手机,很多学生还会买新手机。况且,大多数手机都要花几千元,普通工薪阶层的家长恐怕也舍不得随便毁掉。在对学校的信任和望子成龙的期待下,家长所谓的“同意”,最多也就是“接受”,而很难说是“支持”。
同样是面对学生玩手机这个棘手的问题,富有管理智慧的学校自然会采用更合理的手段。有些学校设置了特制的手机充电柜,给学生的手机“限时充电”,以实现上课时“人机分离”;也有学校让每个班学生通过民主投票自主决定是否申请成为“零手机”班,同时为每个班级配备纯粹用于通信联络的“老人手机”。这些做法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频率,还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诚信意识,可谓一箭双雕。
近年来,各种“奇葩管理方式”层出不穷。有劝退带手机学生的,有翻包检查的,还有不让住寝室的。前不久甚至有学校不允许学生宿舍挂窗帘,在教室安装24小时监控装置,学校作出这些行为时,都声称是“为了学生好”。但这些“以爱之名”的做法空有良善的初衷,却无法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与根本使命,不是让孩子们感到压力与不快乐,而是成就人的丰富心灵。管理学生也是为了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恐怕难有好效果。(慧慧)
原标题:一中学当面砸毁学生手机 评:“以爱为名”的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