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领洗衣液、健步鞋,一块钱领两包抽纸,免费领老花镜……这样的“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吸引着大批老年人聚集到一起。而每次领东西之前,各路“专家”都要讲一堂课,向老年人兜售物品。这样的活动却无一例外地将年轻人挡在门外,神秘的会场里到底隐藏着什么?
老年群体迷信保健品
时下有一种调侃:在中国有两种人的钱最好赚,一是老人,而是儿童。理由是:老人糊涂迷信,常被保健迷了眼;儿童父母为了孩子舍得花钱。虽然有点偏颇,但也有一定道理。
“神秘的会场”将年轻人挡在门外,神秘的会场里到底隐藏着套牢老年人的花样,吊出老年人“保健品”的胃口,值得年轻人的关注和社会的关注。当下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并非一朝一夕,“行销套路”可谓路人皆知。
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老人们都讲究养生保健,尤其是精神上的健康保健需求最大。一项调查显示,食品、医疗和营养保健已成为老年人日常消费支出最多的三个方面。全国年均2000亿元的保健品销售额中,老年保健品份额占据半壁江山,市场需求非常旺盛。巨大的市场需求,给保健品市场有了浑水摸鱼的空间,保健品骗局也就屡试不爽。
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但对于老人而言,很多儿女不在身边,就算在身边也不能时时陪着,再加上对健康的渴求,对疾病的无奈和对死亡的恐惧,让老人很容易产生一种孤独感,尤其是如今的儿女们都应忙于生计,无暇顾及老人的精神需求,关爱缺失,以致老人迷恋于“保健品”之类,尤其是精神上的健康保健需求最大。因此不惜花钱买保健品之类来自找乐趣,以弥补精神空虚。
老年群体迷信保健品
一些商家摸准了市场脉搏,认为“老人钱多人傻”,于是保健品骗术大打“亲情牌”,“一哄二骗三下套”式的轮番轰炸,结果几十万的保健品买回家消费或“珍藏”,还当做是宝贝。许多消费者因此上当受骗,尤其是老年消费者不惜用大半辈子省吃俭用的积蓄去买一堆堆没什么用的废品,毫无益处的“保健品”堆在床底下。老人群体已成为深受保健品骗局之害的重灾区。
混乱的保健品市场,已经成为一种变相“精神传销”,套牢了众多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群体。犯罪学家汉斯冯亨蒂希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曾指出,“老年人握有大多数的累积财富和财富给与权。同时,他们身体虚弱、精神衰弱。财富和身心脆弱的共同作用使得老年人处于危险之中”。
结果许许多多老人经不起诱惑而上当受骗。防止保健品市场疯长,杜绝保健品忽悠老人,一方面亟待依法打击不法骗局,一方面加强社会关爱体系建设,构成家庭、社会、群团组织三位一体的关爱模式,“社会保健”的及时跟进,让老人走出“保健品套路”的魔咒。尤其是儿女的关爱,亲情的抚慰是最好的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