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银行卡持卡人来说,最恐怖的经历莫过于卡片明明在身上,却不停接到交易提醒短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银行卡盗刷又有了新“升级”。去年以来,园区法院共计受理42件因银行卡盗刷引发的金融纠纷。
银行卡在身钱却没了
相较传统的在ATM机或POS机上使用伪卡盗刷的手段,通过社交软件、网购平台、手机游戏等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盗刷的现象明显增加。究其原因,除了银行在安全保障义务的履行存在缺陷以外,用卡人信息保护意识薄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银行卡盗刷的风险。
网购“退款”发来钓鱼网站
邱女士日前网购入手了一条夏凉被,正当邱女士等待收货时,接到了一个自称“卖家”的电话:“您在本店购买的某某牌夏凉被订单出现异常,即将被关闭,请主动申请退款……”由于“卖家”在电话里已经详细核实了该笔订单的下单时间、下单金额、收货人、收货地址等信息,邱女士完全肯定了来电内容的真实性,认为只是卖家库存不够导致无法交易。
银行卡被盗刷
由于“卖家”声称订单异常,不能按常规方式退款,邱女士便按照电话内容的指示,添加了“卖家”提供的QQ,并打开了对方发来的“退款网页”。照着网页指示登录后,邱女士便收到一条来自银行的动态密令短信,她没多想就输入了验证码。结果,邱女士没能等来退款成功的消息,而是陆续收到了3条银行卡消费记录,共计被盗刷28000元。
短信提醒未开通工资卡多次被盗刷
今年5月下旬家住园区的王女士在路边的ATM机上查询自己的银行卡余额时,意外发现卡内余额大量减少,其随后立即赶往开户银行仔细查询,发现该卡当月竟然在深圳、香港、柬埔寨等地被分多次、多笔取现、消费达10万余元。王女士一下傻眼了,这张银行借记卡是她在2006年开户办理的工资卡,这么多年卡一直在自己的身边并无丢失,也没有泄露过密码,更无委托他人或转借给他人取款,这卡里的10多万元怎么会在一个月内就被盗刷一空?王女士随后向派出所报警,并在与银行交涉无果后起诉到法院,要求银行承担责任,归还盗刷的100368.21元,并支付相应利息损失。
法院审理时发现,今年5月23日王女士曾在单位附近的ATM机取款1000元,庭审中王女士和银行均认可此次操作为其本人所为。为证实在5月期间原告一直正常上班,并未离境,王女士特向法院提交了劳动合同和考勤记录。但银行认为,银行卡交易必须满足2个要素,即银行卡与密码,密码信息是无法随卡读取的,即便王女士的银行卡信息可能被复制导致盗刷,但她也必然存在泄露密码的过失,故不应由银行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审理后认为,在银行卡异常交易纠纷案件中,判断发卡人是否承担责任的主要依据是是否存在伪卡交易。从王女士所持的银行卡交易时间上判断该卡被复制的可能性大,能够认定深圳及境外等地的取款交易系伪卡交易。借记卡交易完成必须依赖正确的交易密码是不争的事实,但密码泄露存在多种可能性,并非密码泄露情况均可以当然归责于持卡人,银行主张王女士负有泄露密码的过失但并未能够举证证明,法院最终判决支持了王女士的赔偿请求。
手机APP消费绑定银行卡遭盗刷
现如今各类手游层出不穷,为了提升等级、强化装备,不少玩家都有在游戏内消费的经历,玩家小杨却因一次充值损失了8000余元。
今年5月,小杨迷上了一款竞技类手游。为了提高游戏人物的战斗能力,小杨在软件上绑定了银行卡,购买了价值200元的钻石道具。谁知当天下午,小杨便收到了6笔扣款消息,消费金额从300元到2000元不等。“银行卡明明就在口袋里,怎么会被扣款呢?”小杨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经过排查,小杨银行卡被盗刷可能是由于APP商城登录ID被盗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