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中间“钉”14年 上海最牛钉子户终搬离
张新国一家九口总算搬走了。他家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沪亭北路马路中间的3层楼“豪宅”,在这条宽阔的、双向四车道马路上已经伫立了14年。
“14年来,政府从没给我断水、断电、断煤气。”9月14日,张新国一边搬家一边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他说,自己虽然签了动迁协议,但并不知道未来会住到哪个安置小区、房型什么样,这次搬迁,只是搬到租住的出租屋里“住上几年”,维权或将继续。
有传言说,张新国这次拿了政府6000多万元的拆迁补偿款,不闹了。这两天,老张家各路亲戚朋友的电话不断,都是来问“到底拿了多少补偿款”。老张被问得烦了,干脆撂下一句,“跟14年前比,一分没多拿,信不信由你”。
很少有人关心,开始动迁那会儿,老张到底为啥死活不走?现在又是啥让老张动了心,签了协议?
“房子面积大没有用,主要看宅基地证书和儿子数量”
老张家的房子,真可以称得上是“豪宅”。上下3层楼,一条走廊连起两栋上下3层的宅子。一楼是养金鱼的小作坊;二楼是客厅大堂,外加老张夫妻俩的卧室;三楼一进门,就是影音播放室小客厅,两侧分别是老张儿子和女儿两家人的卧室。
两栋房子,最多时家里住着十口人,老张两口子、岳父母两口子、女儿一家三口、儿子一家三口。此外,这里还有租户,最多时能有10多家租户。
1996年,在那个30多万元就能在市中心买一套100平方米商品房的年代,老张花了20万元,把自家两层小楼改建成了3层楼。当时,张新国家的房子在四里八乡远近闻名。
“绝对是那个时代最气派的房子,大家都羡慕得不得了。”来看热闹的村民老吴长期居住在九亭,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当年的动迁方案对老张家确实不利,“房子面积大没有用,主要看宅基地证书和儿子数量。”
老吴告诉记者,当年一起动迁的很多村民,家里的房子不比张新国大、家里的人口没有张新国多,却能拿到大中小6套房子。这使得张新国心里很不平衡。
“有户人家,有个儿子走丢多年,但因为没有销户,这儿子也算一户,能多拿大中小3套房子;而我女儿,找了个没有房子的城里男孩,他们住在我家,却不算一户人家。”对此,张新国一直想不通。
他还找出了两份宅基地证书,一份是他岳父本人的,另一份是1951年由他岳父的兄弟转让给他岳父的。第二份证书,当年并未得到拆迁办的认可,如今,也依然没得到认可。
这次动迁,按照原计划,张新国一家得到了大中小3套共280平方米的房子,一套多子女政策补偿房120平方米,共计400平方米4套房子。这4套房子,按照现行的政策,以每平方米4500元卖给他们,由被拆迁户从拆迁补偿款中拿出钱来购买。
张新国告诉记者,自己实际上拿到了230万元拆迁补偿款和40万元装修补偿,其中约200万元要用来“买安置房”。
这实在谈不上有多划算,因为安置房还在规划建设中,地段到底在哪里,谁也说不清。而“钉子户”所在的沪亭北路两侧,房价早已飙升到4万~6万元,老张家的“豪宅”距离地铁九亭站不过几百米远。
钉子户的日常:听庭审、查资料、处理交通事故
每当有人来关心动迁的事,老张总爱拿出一摞摞自己搜罗出来的资料,有媒体报道集锦、老式宅基地证明、领导人讲话摘要、动迁政策变化原文等。87岁的老岳父看着他那一股子的认真劲儿,气得直摇头,“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没意思,没意思”。
张新国是上海市政建设公司的退休员工,退休10年来,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了在“维权”上。为了让政府承认他那张已经泛黄的、1951年宅基地证明,他多次跑到档案局查找档案,好不容易证实这张由原青浦县出具的宅基地证明就是现在的松江九亭地区,但还是得不到认可。
因为权属及土地使用权等各种争议,张新国一张宅基地证明没用,女儿一家3口的安置名额又没有了。这使得他陷入了一个“维权”的死胡同,不管他找到什么样的“证据”,按照政策,就是这样的结局。
这些年来,张新国已经不知道往法院跑了多少次。每次在网上查到有拆迁补偿相关的案子,他都会去旁听。除了松江的,他还搭一个多小时地铁跑到上海市中心黄浦区、静安区去听过庭审,积累经验。
而自家房子,也从原来农田里的“豪宅”,变成了沪亭北路正中间的“豪宅”。
房子实在是越来越差,马路中间灰尘很大,公交车、小汽车、电瓶车、自行车,每天车流来来往往。双向四车道的马路,到了老张家这里,变成了两车道,车辆走东边的道,行人和自行车走西边的道。遇到修路时,马路上搁一块铁板,车子轧过,轰隆隆地响。
因为突然有栋房子矗立在马路中间,这里常年交通事故不断。很多交通事故都要张新国配合交警调查。最近一次,一辆出租车半夜撞到了老张家楼下的泥地里,他还得半夜出门处理事故,“吓了我一跳,噌的一下就撞上来了”。
“一直都想搬走,镇上对我冷处理,我就顶在那里。”张新国说,自己顶到最后,甚至已经不再纠结补偿多少、几套房子的问题,而是领导干部的态度问题,“他们态度不好,牛气得很,那我也不客气,偏就不搬。”
钉子户14年,为啥突然搬走?
这一次,老张突然决定搬走,这让亲朋好友们都很诧异。“钉子户了14年,你搬走做啥?给了你几千万元了?”很多人打电话来问。
张新国告诉记者,这次搬走,一个主要原因是——一口气舒畅了。
一年多前,“钉子户”所在的九亭镇更名为九里亭街道。陆辉是九里亭街道动迁办主任,近年来,他常常没事就到张家登门拜访。不谈动迁的事,只是聊聊家常,关心老人们吃得可好、住得可好。这让张新国一家“挺感动的”。
老张记得,每次陆辉和街道办副主任徐民强来家里,聊完天临走时都要握着老张的手安慰一番,“不签协议没关系,关键是你们保重好身体”。
8月21日,陆辉、徐民强两人与张新国一家进行一次关键性的“恳谈”,历时两个半小时。在前期信任基础上,张新国相信,这两个干部不会骗他,“如果不搬,就要启动强拆程序,到时可能根据法院判决得两套房子,还有两套就没了。”
在张新国听过的数十个动迁纠纷庭审中,没有一个动迁户“得便宜”的。此前,隔壁九杜路上一家动迁户与政府打官司,张新国每场必到,“到法院开庭了四五次,没用,最后还是拆了”。
“隔壁邻居”的败诉,击垮了老张心理最后的防线。他禁不住问自己——气顺了,理讲不清了,还有必要顶在这里天天忍受噪音、影响交通吗?
“每次看到有司机因为路况不熟悉,在这里出事故,我心里也不好受。政府官员既然态度也温和下来了,那就搬吧。”张新国很快签了动迁协议。
尽管他尚不知晓自己那4套房会在什么地方、长什么样,他还要拿着政府给的每年6.5万元租房费在外租住,尽管他不得不把这处实际居住面积300多平方米的“豪宅”里的家具送人或者丢弃,但他再也不想住在马路中间了。
本报上海9月14日电
原标题:上海最牛钉子户14年日常:跑法院 处理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