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知名外语高校一大三学生暑期放假返回吉林家中,在给家人留下遗书后失踪,随后其家人不断受到追债的短信和电话。8月15日,失踪大学生被确认死亡,家人发现其曾经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贷款,同时还有多条威胁恐吓追债的信息及视频。
校园贷
出事学生叫范泽一,出生于1997年,是一名大三学生。2017年8月3日,正在家放暑假的范泽一向家人称要返回北京学校,随即离开了家。据了解,就在范泽一离开家的当天下午,家人在其卧室内发现了一封《遗书》,称自己“一步错、步步错”,并且“我的心已经承受不住”。发现遗书后,家人立即拨打范泽一的手机,但手机已经无法接通。随后,家人立刻报警,警方马上以“失踪人口”立案展开调查。
校园贷
在他离世后,家人在他的手机上不断收到威胁恐吓他还款的信息。与此同时,范泽一的父亲还接到多个追债电话,电话里的人在谩骂之后都声称范泽一借了高利贷,现在联系不到范泽一,所以向其家人追债。
其实此类事件可谓屡见不鲜,前段时间“贫困户为女主播贷款买燕窝,父母在家吃低保”的新闻以后,陕西又一大学生身陷校园贷死穴,19岁的大学生借了1000元,利滚利的最后累计到11万,逼得全家人一起还债。
铺天盖地的恶性事件之后,显而易见,校园贷的本质就是高利贷。有人说该取缔叫停,但有需求就有市场,市场在哪?市场就是没有独立经济能力,且消费欲望与自身消费实力不匹配的大学生。
曾经在网上流行过一篇网文《20岁时喜欢的裙子,40岁穿已没有意义》,文中称:人生苦短,必须性感。和遗憾相比,当时的一点点肉痛真的算不了什么。
有人说这是盲目消费,不顾及自己的经济能力,攀比心作怪;也有人说这是一种生活态度,让自己在最好的年华享受到最好的东西,及时行乐。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是认同应该及时行乐?还是觉得应该量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