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会说话?怎样在与异性交往中侃侃而谈?这是现代大多数宅男社交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想天天过黑色星期五,就和聚男网一起学习聊天的技巧吧。
一提问的技巧
在这个世道会说话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让人家说爽型;另一种是让人家说得爽、听你说也觉得爽型,并没有“滔滔不绝自己爽”型。
让人家说得爽,是指多听,少说,会听,能反馈!不是沉默,或不插嘴!怎么办呢:
第一级别:就某个主题,请人家使劲儿说,我使劲儿听。微笑,点头,称好。有的场合可以动笔记录,或用手机记录。
第二级别:同1,然后重复或小结人家刚才讲话的一个重点或大意,之后再请人家继续详解。水平更高的,是人家打磕绊时,最好递递词儿,递得准,递得顺。
第三级别:同2,或者重复2,然后估计人家说得爽够了,就明确讲出你的认同,收获,感谢,下次再聊。认真听了,你自然就会感谢得真诚;如果没听懂,那就说要继续消化、请教。
——会提问,会倾听,会接话,会反馈,哪怕整个对话中你只有1/20的发言量,也是个会说话的人!
二发言的技巧
轮到自己整段发言时,怎么办?按最简单、最管用的套路办:
准则一:确定一个核心意思!那么,不论是讲三十秒,还是三分钟、十分钟,就围绕这个中心讲!不跑题,作文再差,差不到哪儿去吧!
准则二:多用三段式!即:(故事导入+观点居中+强调收尾),附加感谢!故事指什么呢:眼前事物、共同经历、新闻、笑话等,跟主题越关联越好,引出观点就行!想不到素材就从眼前扯起!观点居中,简单的事就一句话,复杂的事整理成三个方面,一个方面一两句就行了!总结强调,用一两句话强调重点、心愿、恳求、约定,就ok了!
准则四:坚决说人话!就是口语化,通俗化,莫整些高精尖、阳春白雪的词汇!
——不跑题,说人话,有逻辑,不罗嗦,更是会说话的高人!
三情感流露方面
情感是最不容易装出来的,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言语中充满情感是《让你们聊到风生水起的聊天技巧》。
1.最重要的就是真诚,以诚待人
想要与人长久顺畅地沟通,首先要为人真诚,不玩虚的、不作假,不矫揉造作。有一句话是你就是你的内心的镜子,当你犹豫是你的眉头紧皱当你开心时别人能感受到你的快乐,同样当你说谎时别人能感受到你的虚伪和不安。所以当你真诚的时候你就有勇气大胆和对方交流不怕被揭穿。
2.没有分别心,同等对待,说话点到即止
不管对方是什么人,都保持对等的心态。面对社会底层的的劳动者,谦逊礼貌。面对有钱有势的大人物,能够贫贱不能移,平等对待。高情商的人做事,做七分,留三分余地,说话也是如此。一方面,要长话短说,让对方有时间消化。另一方面,不要说绝对,世事无常。
3.闲时多储备知识,要做到肚中有料
说出来的话,只是水面上的荷花,下面还有茎和根知识的储备,不是为了炫耀有文化,而是让自己表达的更平易近人
4.逻辑清晰,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说话要有逻辑,让对方快速地理解你要表达的想法,提高交流效率。第一,说话要有条理性,说话最好是“一二三”排开,这样表达起来清晰简单,对方也能很好理解。第二,说话要严谨,说出来的话是经得起推敲,因果相关
5.换位思维,懂得换位思考
在话说出口前,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那种方式比较适合对方。思考对方想要要什么;思考对方能接受什么表达方式;思考的文化水平,使用那些词汇他能听懂。能够用换位思维去说话、做事,是高手与普通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分水岭。
四认知心理学方面
有人从心理学方面做过聊天技巧方面的归纳,在这里可做一下总结:
1.金字塔模式的展开
心理学实验证明(看不见的黑猩猩实验):人的注意力在横向维度是有限的,纵向维度上是分散的。讲述过程越久,让受众感到烦躁的可能越大,那么有效信息就得不到更好的传递。
所以,如果想要告诉一个人的观点,最好是尽快告诉他结论,而不是论证过程。就像你要请假,但是你说“老板,我最近心情有点不好,前几天跟男朋友分手了,自己的手搬东西的时候扭到了,这几天一直失眠,精神状态有些恍惚,可能工作效率比较低,所以我想请几天假。”感觉更像发牢骚。你可以换一种说法就是:“老板,我需要请假,因为……”这样的话,你老板在一开始就知道你的目的,反而能够更加集中精神听你讲的话,那样自己的成功率也会高一些。
而最行之有效的模式是金字塔模式,就像我们高中老师经常提醒我们的:每段第一句尽可能强调一些段落大意。同样的,说话也是如此。人对有规律、有层次感的东西更喜欢,更能接受一些,因为规律和层次可以减少我们在认知上需要的能耗。
尽可能第一句话阐明你的目的和观点,那样对方也能够被你的观点而聚焦,对后面的内容会在你给的前提去定向思考,提高信息转化。
2.增加故事的生动性
相对于抽象、平淡的信息,具体、生动的信息更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也更容易认同生动具体的信息以及作用。因为我们的大脑是多组分的,其中一部分是原始进化的遗留(爬虫脑),我们的分析能力是在大脑皮层,而爬虫脑对能看到的事物是非常敏感的,很容易受到可视化的信息影响。
比如“我和我的老婆走在大街上”与“我和我的长发,长腿老婆,手牵着手,悠闲的走在华盛顿大街上”,虽然多了几个字,但是后者我们还是有非常不自觉的代入感,有一些适当地脑补,后者更为可视化,让我们觉得更加真实。所以,也可以适当的增加自己要讲的故事或场景的细节。
当然,在营销上也经常运用这种心理效应。比如说彩票,它从来不是强调中奖率,而是经常炒作隔壁老王去领500万大奖,大肆宣传的是故事而非数据。如果告诉我们数据,那么很遗憾,我们投资的是一个负盈率达70%的产品。
3.转化视角
讨论是为了促进进步,是要走在一起解决问题的。所以讨论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弱化对立立场。至于怎么弱化呢,最好的办法是学会共情,知道对方的利益点。学会考虑,对方之所以是这个观点是因为什么?因为文化,还是因为我让他感觉自己笨,还是因为知识面不够宽考虑不到这些要素,还是我们自身的问题,缺乏说服力?
尽可能将视角转化到对方的身上,找到对方“为什么不听你的原因”,也避免了自我服务偏差、验证性偏差等心理盲区。从而更好的讨论和说服。
4.先破后立
心理学上有一个信念固着的现象。人们一旦对某些事物建立了某种信念,尤其是为他建立了一个理论支持体系,那么就很难打破人们的这一看法,即使是相反的证据与信息出现时他们也往往视而不见。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人总感觉股市牛市快到了的原因。如果你一开始就着急着将对方说服,那么往往就会激发他的认知反抗系统,产生极化效应,只能让对方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双方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讨论,而是为了不让对方说服。
所以,尽可能采用温和的方式去说法,不要一开始就告诉对方自己的观点是对的,而是慢慢地引导对方发现自己的错误,因为错误是对方发现的,对方反而能够获得一定成就感,也不会因此而产生认知不协调。更容易走出牛角尖来。
5.运用“熟悉+陌生”模式
用熟悉的知识和场景讲解是为了增加好感,陌生是为了构建冲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我们对新鲜事物的认识方式,都是构建在已有的认知上的,我们都倾向于理解我们能够理解的事物。因此,以熟悉的事物作为我们讲解过程的载体,很容易带给他人熟悉感和认知上的亲切感。
但是熟悉的事物也往往被大脑自动过滤掉,所以,我们也需要在熟悉的场景和知识,适当的进行重新组合和内容的添加,激发对方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这也是为什么部分广告代言人是非常普通的小人物或者超市与家庭聚餐的场景,同时添加自己广告的产品,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受众的熟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