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作家说:“每个人,尤其是剧作家一定要有作家意识,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看做编箩筐做技术活儿的编剧。 ”制片方说:“仅仅依靠剧本,尤其是一个剧本,电影公司很难生存,因为剧本离终端太远。很多剧本,不是不好,也不是没有情怀,为啥拍不成电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符合拍电影的要求。 ”1月14日、15日,陕西西安易俗社,这个千年秦腔的百年老店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展开了一场关于剧本创作与时代精神的大讨论。在为期两天的时间中,一方面是卓有成就的导演、编剧感叹当下中国影视剧价值的缺失;另一方面是影视制片方、投资方对市场的高度强调。情怀与市场,成为座谈会研讨的两极。不过,与始终如一的情怀相比,中青年编剧们似乎更迫切地想要了解千变万化的市场。要想成为成功的编剧,需要练就怎样的十八般武艺?电影制片方、投资方的建议颇有借鉴意义。从终端倒推剧本张弘毅是乐视影业研发、策划总监。在2013年的中国电影公司票房排行榜上,乐视表现不俗。“每天都会接到很多人送来的剧本,作者有军人、农民、企业老板……但没有一个剧本真正能拍出来,连立项都没有。 ”面对这么多剧本,张弘毅说,“不是没有好的,也不是没有情怀,但为啥拍不成电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符合拍电影的要求。作为发行公司,剧本离市场太远就无法使用” 。在当前中国电影转型时代,张弘毅认为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中国电影正在从原来的产品驱动转变为营销驱动。“民营电影公司都不是项目公司,比如光线、博纳、乐视都是投资发行公司。 ”张弘毅指出,现在单靠一个项目很难养活一个庞大公司,但靠发行可以。这种做法导致的一个悲哀是:仅仅依靠剧本,尤其是一个剧本,电影公司很难生存,因为剧本离终端太远。这也产生了一些好处,因为营销、发行的力量,剧本一旦拍摄成电影,就能和终端观众产生广泛联系。中影公司制片分公司副经理苗晓天就此建议编剧班的学员们能够在兼顾剧本创作的同时,关注剧本以外的一些问题,比如预算。“好莱坞的编剧对预算大都很了解,能够根据预算来创作剧本。目前低成本电影一千万,高成本最多两亿多,编剧在创作时就要考虑。还有演员因素,比如三千万投资以上的电影适合哪个演员来演?现在为演员定制的电影很多。此外,希望编剧能够关注电影的特效。有些特效花费很高,但也有一些可以节约电影成本。 ”苗晓天说。话题要有前瞻“大家不要奢望老板去看剧本。老板看不到作品的卖点,就会把剧本放到一边。 ”张弘毅说。那么怎样的剧本才能卖?他总结出两点。第一,要有品牌,比如《小时代》 ,它是‘粉丝电影’ ,有两千万铁粉的支撑。但品牌毕竟是稀缺资源,这就需要剧本具有第二种品质,有创意话题。张弘毅认为,“现在剧本的好坏与专业与否是排在第二位的评判标准。如果剧本没有品牌,最重要是要有话题。 《北京遇上西雅图》为啥能成功?小三不是话题,去美国生孩子是话题。剧本的话题要能非常好地下沉到观众中,同时一定要有前瞻性,至少领先市场半年,为话题效应留足空间。 ”那么剧本本身好坏是否重要呢?张弘毅的看法是,对于主流电影公司,所谓剧本好不好,“不重要” ,一个剧本,可能通篇写得都不好,但有一个话题可能成为互联网营销的卖点,那么在众多职业编剧中,总能找到人把剧本改好。电影频道一直是中小成本电影生产播放的重镇,电影频道电影创作部责任编辑林丽宁介绍,每年电影频道投产电影大概100部左右。在这100来部电影中,主体是电视电影,大约有四种类型:第一是主旋律电影,现在越来越看重受众的心理需求与接受效果;第二是偏重商业的类型片,有代表性的是系列片《陆小凤传奇》 《水浒英雄谱》等;第三是重点扶持艺术片,比如根据作家方方小说改编的《万箭穿心》 ,根据作家苏童小说改编的《小火车》 ;第四个大的品种是投资院线电影,比如《建国大业》 《北京遇到西雅图》 ,电影频道就是投资方之一。而电影频道2013年投资的电影大多在100万到300万区间。她表示:“电影频道看待编剧眼光平等。因为不是大投资、明星驱动、名导驱动,所以更看重故事驱动,枪战、武打、都市题材,都比较受欢迎。 ”在剧本信息交流合作洽谈中,湖南作家、编剧彭海燕以拆迁为主题的电影作品,引起了央视电影频道的兴趣,双方已有初步合作意向。网络剧重短平快
相对电影,电视剧对编剧又有哪些独特的要求?“人物最重要。 ”这是小马奔腾影视文化公司制片人赵博给出的答案。他认为在情节、人物、故事、节奏等诸要素中,最核心的就是人物。“地铁上很少有人看电影,但很多人看韩剧、美剧,今天看不完明天接着看,这符合碎片化的观赏习惯。观众更关心事情发生后人物的命运。 ”对于编剧班中从事电视剧创作的学员,赵博给出的建议是,在写本子时要更多关注人物,一是要知道观众喜欢看什么?比如大人物做缺点、小人物做优点、平凡人物做特点;二是要注意人物的始终性。电视剧的人物一定要从始至终贯穿,不能变化,不然观众就跑了;第三就是对手一定要强。很多戏必须写在对手身上,因此对手一定要不弱于主人公,如果剧本创作中主人公强、对手弱,这是不能拍的,因为抓不住观众。在传统电影、电视剧制作之外,如何利用新媒体是每一个编剧,尤其是中青年编剧都会思考的问题。优酷集团总编辑朱向阳传递出一些信息,他说:“我们发现40分钟的剧观众看完全片的不到10 %,大家更愿意接受一二十分钟的剧。2014年,观众将看到15分钟的剧,看到周播剧,其中大量是校园题材、都市题材。优酷还会尝试边拍边播。以前我们不知道网剧的特点,现在知道网剧一定是短平快,包括制作的紧凑,台词的节奏感。 ”情怀是底线
“电影是一门生意,在符合生意的条件下才能成为艺术。 ”臣本布衣(北京)影业公司导演、制片人,同时也是编剧研修班学员的彭臣认为,这句话精准地点通了电影的任督二脉。但是难就难在很多人不能同时兼顾这二者。对于编剧而言,价值观、情怀、责任,这些看起来有些“虚”的问题是否重要?编剧芦苇的话或许值得人们思考。他说:“价值观不能保证作品成功,但能保证作品不犯低级错误。底线没有或模糊了,就会出现问题。 ”剧作家罗怀臻也指出,具有了空间的作品往往以牺牲时间为代价,有些作品轰动一时,几年之后烟消云散;但有的老剧作家,直到晚年,人们依然尊重他们。“凡是今天仍然有艺术生命的作品,都是不经意间传达了写作时期的社会心情。我的感受可能很有限,但真诚传达出来,就可能成某个阶段、某个族群、某个年龄段的人的代言者。 ”由此可见,要想成为编剧界的武林高手,仅有十八般武艺显然是不够的。价值、情怀、责任,能保底不让编剧犯低级错误,同时也是检验一个好编剧至高的标准。